綏芬河市概況
綏芬河市位于我省東南部,與俄遠東大開發核心區濱海邊疆區接壤,邊境線長27公里,有公路、鐵路兩個國家一類口岸,面積460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20萬。
通商歷史悠久。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后,俄日英等多個國家使節齊至、商賈云集,時稱"國境商都"。1975年建市;1988年被省委、省政府批準為"通邊興貿試驗區";1992年被國家批準為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;2016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綏芬河-東寧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、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、中國木業之都等稱號,被國家確定為"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特色發展之路18個典型地區之一"。
地緣優勢突出。距俄遠東最大鐵路編組站烏蘇里斯克120公里、最開放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210公里,向東經俄遠東港口聯接韓日及我國南方港口,向西經俄西伯利亞大鐵路通達歐洲腹地,是我省最便捷的"出???,列入"一帶一路"戰略規劃"中俄蒙經濟走廊"建設重要節點和樞紐。隨著哈牡客專運營,綏芬河全面融入哈爾濱"兩小時經濟圈"發展。
開放政策集聚。境內擁有綜保區、邊合區、互貿區等特殊功能區,享有盧布現鈔使用、跨境電子商務試點、食用水生動物進口指定口岸、整車進口口岸及俄公民入境免簽、境外旅客離境退稅試點、全域旅游示范區等開放政策;境外對接俄遠東大開發戰略和海參崴自由港制度,投資項目達到76個、總額16.3億美元,涉及木業、農業、礦產、商貿等行業,多重疊加的政策紅利處于沿邊口岸第一方陣。
產業特色鮮明。在中俄沿邊開放合作中始終走在前列,培育了商貿物流、進出口加工、跨境旅游等外向型產業體系,培養了熟悉中俄合作、實踐經驗豐富、人脈關系廣泛的企業家隊伍,形成了沿邊對俄合作先導經驗,進出口商品達161大類,口岸過貨、對俄貿易多年占全省4/5、1/4左右,近10年累計實現對外貿易額523.7億美元(其中,對俄貿易額260.2億美元);累計過貨8702萬噸,進口木材5455萬立方米、鐵礦砂2016萬噸、肥料823萬噸、煤炭997萬噸、紙漿178萬噸,成為我國最大的俄羅斯木材進口集散地和重要的資源能源進口口岸,為調劑市場需求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中俄文化交融。森林覆蓋率達79%,空氣良好天數348天,是夏季避暑、冬季賞雪的旅游勝地。與俄日韓等國家27個城市開展常態化人文交流,連續舉辦多屆中俄體育大會、中俄大巡游、中俄油畫藝術展等活動,被譽為"會說俄語的城市"。
2018年,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55億元,增長4%;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4.79億元,增長2.1%;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%;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23億美元,口岸過貨、過客分別實現1052萬噸和111.4萬人次;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長7%。